克南高架、田字路、西外环、西山高架等工程建设现场都有他的身影——孙海波:让出行越来越便捷
来源 | 新疆网 | 发布时间 | 2019-06-14 11:06 | 阅读 |
---|
克南高架立交桥(资料图片)。□李向东摄
(记者赵春华报道)为了做好重点项目工程占道恢复工作,5月26日一大早,中国中铁一局三公司党工委书记孙海波就来到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维泰南路的一处施工场地,检查工程质量。
“一定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速度,恢复道路通行能力,方便市民出行。”孙海波再三叮嘱施工人员。
在新疆工作了28个年头,孙海波是乌鲁木齐路网不断发展完善的见证人。
1952年,中铁一局第一代筑路人拖家带口,穿越“百里风区”,修建兰新铁路,终于将铁轨铺到了乌鲁木齐。1991年,踏着前辈的足迹,还是一名施工人员的孙海波从陕西来到新疆。刚到乌鲁木齐时,从火车南站乘公交车前往乌鲁木齐铁路局的路程,给他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那时候道路十分拥堵,冬天,路上积雪多,车走得就更慢了。”透过车窗,孙海波发现,当时的乌鲁木齐还没有高架桥,而在西安,由中铁一局主导建设的高架桥已经投入使用。
孙海波和队友们开始投身乌鲁木齐路网建设。从吐乌大高等级公路到乌奎高速公路延伸段,都留下了中铁一局人的足迹。
2012年,克南高架五层立交桥及田字路开工建设。虽然积累了在国内其他城市修建高架桥的经验,但工程难度还是让孙海波和队员们出了一身汗。
“克南高架横亘在河滩快速路上,当时河滩快速路是市区最繁忙的主干道,车流量很大,匝道口多,给我们提的要求就是不能封道。由于施工场地有限,最难的就是梁板的架设。”孙海波回忆说。
当时,梁板已经在工厂预制完成,一般长度约22米。在安装的过程中,要根据施工现场调整梁板方向。架设时,不仅要有娴熟的技术,还要保证安全。那段时间,孙海波白天黑夜都在工地上,300余人的施工队伍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松懈。
用时近7个月,当年10月1日,克南高架五层立交桥竣工通车。从河滩路向上看,能体验到“空中楼阁”般的惊艳;开车走在最高一层,又能发出“一览众山小”的感慨。
2013年修建西外环;2014年修建西山高架;2015年修建阿勒泰路高架……城市路网的不断完善,让乌鲁木齐越来越有活力。在这些工程的建设中,孙海波把中铁一局追求精品的意识融入每一个细节中。
“小至丁字路、断头路的打通,大到城市高架桥、外环路的建设发展,都是畅通工程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这些年,乌鲁木齐城区交通得到了很大改善,高峰期拥堵时长也在不断缩短。以前从黄山街去西虹路,要走一个多小时,红绿灯多,容易拥堵。现在可以选择走高架桥,也可以选择走外环,半个小时就能到达目的地。”孙海波说,“出行不再只有一种选择,市民的生活也更便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