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
  2. 首页
  3. 政务信息
  4. 乌市要闻
  5. 正文

携手共筑雷锋魂,志愿服务薪火传——乌鲁木齐市学雷锋活动蓬勃开展、持续深入

来源 乌鲁木齐市融媒体中心/新疆网 发布时间 2025-03-06 13:03 阅读

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郭军鸽 贾梦妍 盖煜 牟敏 王磊 王煜 刘青霞)每当提到“做好事”,人们便会想起他。雷锋,一个温暖的名字,一种无穷的力量,一座精神的丰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弘扬雷锋精神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指出要“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放眼乌鲁木齐,学雷锋活动蓬勃开展、持续深入,学雷锋活动的平台载体不断丰富拓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追寻雷锋的脚步,形成群众学雷锋的强大“磁场”。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今天,我们致敬雷锋,也致敬向雷锋学习的你!

在前行中发光 雷锋精神永不过时

日前,在水磨沟区南湖南路街道旭东社区,79岁的李荣林为居民免费磨刀。 (旭东社区提供)

“你看这里很容易结冰,我们去清理一下。”

“老李今天在家怎么样,他的药是不是该帮他送去了?”

“小王两口子吵架了,我去看看。”

……

3月5日一早,微信名为“巾帼芳华”的群里,志愿者服务队队员们就开始“抢”活了。

这就是米东区振兴社区的巾帼志愿者服务队,由20名女子组成。

“谁家有个啥事,都愿意跟我絮叨,我挺愿意当他们的倾听者,也愿意帮他们解决问题,把小日子过得更好。”正准备去调解邻里纠纷的队员罗会兰说。

学雷锋,就要像雷锋一样,将奉献作为持之以恒的行动自觉。

在开展志愿服务的两年多时间里,加入巾帼志愿者服务队的人越来越多,提供的服务也扩展到了政策宣传、调解矛盾、清理院落等方方面面。

“我们小时候是听着《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曲长大的,从小就学雷锋做好事。”73岁的罗会兰说,学雷锋不是一天的事,是一辈子的事,要一直坚持下去。

当年,人们问: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今天,人们回答:雷锋就在你的身边,就在你需要的时候。

在水磨沟区南湖南路街道旭东社区,常能看到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他满头白发,却身姿挺拔,带着透着岁月痕迹的小木箱、青绿色的磨刀石和边角已磨黑的小马扎,给居民义务磨刀。

他就是79岁的“磨刀翁”李荣林。

在社区每月10日开展的“10+10”志愿服务这天,李荣林都会早早来到活动场地,熟练地支起“义务磨刀”的摊子。

“学雷锋,做好事,能帮上别人,奉献自己的光和热,我心里高兴。”李荣林总是这样说。

不仅是李荣林,旭东社区发挥“爱心100°”社工站作用,创新“10+10”志愿服务模式,组建“磨刀翁”“夕阳红”“骑游”“银兔”“橄榄枝”等10支志愿者服务队,每月10日集中开展理发、磨刀、义诊等志愿服务活动,有效延伸社区暖心服务链,让雷锋精神融入居民生活、走进群众心坎。

涓涓细流汇聚成海。在乌鲁木齐,雷锋精神从不曾缺席,每一个向上向善的人,都是新时代的活雷锋。

在服务中传承 雷锋精神薪火相传

日前,在CCMALL时代广场的“好人巴扎”乌鲁木齐市文明大集市上,乌鲁木齐市道德模范朱中华(右)在宣传反诈知识。 (全媒体记者雷婷摄)

3月5日中午,在高新区(新市区)喀什东路街道乌东站社区大食堂,不少老人正在享用实惠的爱心午餐。社区大食堂负责人刘果一边跟老人交流了解他们的餐食需求,一边清扫门口的少量雪水。

“小李,你打一盒饭给那个阿姨,请她进店暖和暖和。”刘果瞥见一位老人正捡拾空的饮料瓶,立即安排工作人员为她送上盒饭。

出生于1980年的刘果,从事餐饮业十多年,一直坚持在能力范围内做好事:谁家有困难、谁家需要帮一把,他知道后都会通过社区送上慰问品和慰问金;了解到社区老人有助餐需求,他主动为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针对不方便出门的老人,他还送餐上门……

乌东站社区有4支志愿者服务队,志愿服务涵盖助老、物业服务、法律咨询、便民服务、家政保洁等群众所需的各个方面,但刘果不属于任何一支志愿服务队,因为“哪里需要他,他就出现在哪里”。

开展公益讲座活动、捡垃圾活动、关爱自闭症儿童演出义卖……刘果认真地做着一件又一件小事,乐在其中。“在学雷锋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幸福感。”刘果说。

学雷锋,不仅是一种行为上的模仿,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和升华。

今天,在乌鲁木齐这座有温度的城市,“雷锋”就像一个个原点,以自身行动向外辐射,感染和带动家人朋友甚至陌生人加入学雷锋活动的队伍。

3月5日,乌鲁木齐市道德模范、市公安局沙依巴克区分局刑侦大队的反诈民警朱中华,正忙着宣传普及预防电信诈骗的知识。

从小便将雷锋视为自己的偶像和榜样的朱中华在2014年发起成立了“新疆阳光爱心公益社”,吸引了150名志愿者加入,累计组织开展200多场公益活动,捐赠衣物3万余件,为40多个困难家庭和2300余名困难学生送去了温暖和希望。

从一名警察到公益事业带头人,学雷锋活动几乎填满了朱中华的闲暇时间。

“我始终相信,只要每个人都能够发扬雷锋精神,这座城市将会更加美好和谐。”朱中华说。

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从越来越多人无私奉献的故事里,我们不难感受到乌鲁木齐这座城市的雷锋精神之光。

在实践中创新 雷锋精神人人可学

日前,在乌鲁木齐县甘沟乡硫磺沟社区,志愿者上门为老人理发。   (全媒体记者郭军鸽摄)

雷锋曾在日记里写道: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

3月4日,在新华国际图书城,乌鲁木齐水业投资发展集团排水公司、新市区供水服务中心、沙依巴克区供水服务中心、应急抢修中心的志愿者们诵读雷锋日记、观看雷锋纪录片,之后又一起帮忙归纳书籍、整理书架。

不仅是在学雷锋纪念日,这群志愿者还组成多支队伍,利用闲暇时间上门帮居民排查供水管线隐患、更换老旧供水设施等。

“我们希望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温暖更多人。”排水公司党支部书记、经理孙波说。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群人将做好事融入日常、化作经常。

3月5日,新疆农业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学生董梓鑫和同学来到沙依巴克区八一街道农大社区,对墙面粘贴的小广告、绿化带里的垃圾、乱堆乱放的杂物等进行集中清理。

“雷锋叔叔的事迹教会我们:只要心里装着别人,办法总比困难多。”董梓鑫说。

农大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张旭说,社区打造了品牌志愿服务队,长期与新疆农业大学附属中学合作,共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形成了人人学雷锋、人人做好事的良好氛围。

雷锋精神始终是思政教育的丰厚养料,滋养着广大青少年。乌鲁木齐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广大青少年把了解雷锋事迹、践行雷锋精神融入日常,把学习雷锋精神落实到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细节上。

3月4日,市第82小学六年级(2)班学生马紫琰与同学手持扫帚、垃圾袋等工具,前往学校周边清扫街道杂物、捡拾纸屑。

像这样的学雷锋活动,市第82小学每个月都会开展3次。

市第82小学德育科科长陶宏阳说,自2019年起,学校就启动了“和美少年”评选活动,每月设定不同主题,教师依据学生表现进行积分管理,学生有拾金不昧、帮扶同学等行为即可获积分。学校每学期会为积分达标的学生颁发“和美少年”奖状,并通过红领巾广播站、LED宣传屏在校园内宣传其事迹。

在马紫琰的“和美少年”成长记录册上,密密麻麻记录着爱心积分:雨天和同桌共伞、帮食堂阿姨收餐盘、捡到钥匙交到德育处、为同学讲解习题……

“帮助别人时,心里会开出花。”第三次捧回“和美少年”奖状的马紫琰说。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这一首歌人们唱了一代又一代。今天,行走在乌鲁木齐,“雷锋”元素随处可见,这个闪亮的名字已融入城市血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