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东区:科技领“菌” 助推双孢菇增产抢市场
来源 | 米东区零距离 | 发布时间 | 2025-02-25 18:02 | 阅读 |
---|
(米东区融媒体中心记者:肖鹏报道)初春时节,乍暖还寒。2月24日,米东区长山子镇的食用菌产业基地内暖意融融,6座大棚内的双孢菇长势喜人。
基地负责人、乌鲁木齐菌香源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张永江在菌棚内,一边查看蘑菇长势一边说:“这两天菌棚内的双胞菇正式进入了采摘期,我们要抓紧采摘包装,一会就有订单客户上门拉运。”
张永江介绍,合作社与新疆华农优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进行融合发展,升级种植双孢菇技术和工艺,通过聘请食用菌种植技术员,引进市场紧缺的双孢菇新品种。
去年,基地投资50多万元购置了菌料生产及种植的智能设备,这些设备可以在种植前期、中期实时定量精确把关,为双孢菇种植提供24小时全天候适宜的生长环境,让长出的双孢菇品质更好、口感更佳。
“菌料粉碎机、混合机投入使用后,菌料配比生产更加科学,还缩短了十天的发酵时间;拉布机可以在菌巢中快速均匀地布置菌料,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效率;每个菌棚内的空调设备可以恒定温湿度,这些智能化设备使双孢菇的品质更好了,而且产量提高了30%。”张永江说。
目前,食用菌产业基地目前有18座菌棚,设备上新后,有6座菌棚全部实现了智能化种植和管理。
“按照6座菌棚的智能标准,每座菌棚每年可以保证4至6茬双孢菇种植采收,每天可以稳定出菇1吨左右,通过菌棚倒茬种植,预计年产双胞菇300吨左右,稳定的产量可以持续留住市场客户。”新疆华农优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峰说。
食用菌种植采收上市离不开大量工人,近三年,基地带动附近20多位村民长期就业。村民张金秀从基地建成后就在这里工作,每个月平均能挣5000元。
张金秀说:“现在蘑菇智能化种植,每天都有新鲜的蘑菇长出来,我们采摘蘑菇的岗位也稳定了,收入也增加了。”
中午时分,订单客户薛兴河专程从昌吉市赶到种植基地收购双孢菇。
“我们是老客户,300多公斤的订单来了就可以装车,采摘又快,蘑菇的品相也好,拉到市场不愁卖。”薛兴河说。
周峰介绍,产业基地智能化种植后,每天的订单客户平均在四个批次,批发商将双孢菇拉运到九鼎市场、新联市场、通汇市场以及昌吉的各大批发市场,产品销路通畅。
张永江说:“产业基地在稳定发展的过程中,米东区供销合作社在融资、宣传、销售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土窑子村‘两委’在设施配套中及时跟进服务。目前, 在米东区供销合作社的引领下,村集体合作社、各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以及企业共16家联合发展,抱团取暖,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创新发展。”
米东区供销合作社主任王建红说:“我们将持续打造服务农民生产生活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综合平台,在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产品流通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增强供销合作社的综合实力,提升为农服务能力。”
“我们将依托食用菌产业基地的优势,围绕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延伸双孢菇智能种植技术,让更多的乡村、农户发展特色产业。届时,公司依托稳定的产量,计划开发盐水菇罐头食品、双孢菇粉保健食品等新产品,增加双孢菇农产品附加值,让食用菌种植成为米东区的地方特色品牌产业,促进村集体、合作社增收,带动农民致富。”周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