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
  2. 首页
  3. 政务信息
  4. 乌市要闻
  5. 正文

乌鲁木齐加速布局“物业城市”服务新赛道

来源 乌鲁木齐市融媒体中心/新疆网 发布时间 2025-01-13 12:01 阅读

在明喆集团“物业城市”环卫基地,停放着一排清雪车辆。(乌鲁木齐晚报资料图片)

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王媛媛)近日,沙依巴克区9个街道办事处“物业城市”服务项目中标结果正式出炉,这意味着今年沙依巴克区“物业城市”服务将实现全覆盖。

友好北路街道“物业城市”项目是乌鲁木齐市第一个“物业城市”服务项目,于2022年5月1日起正式运营,截至2024年底,沙依巴克区有6个街道办事处已采用“物业城市”服务模式。

何谓“物业城市”?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将城市视为一个“大物业”。展开来讲,就是将多种业态融合起来集中管理,通过“专业服务+智慧平台+行政力量”,探索多主体共治共享的城市基层治理新模式。

目前,乌鲁木齐加速布局“物业城市”服务新赛道,通过将多部门管理需求“整合归一”,构建“多对一、一管多”的管理模式,对无人管理院落等城市管理治理盲点和痛点进行物业服务全覆盖,如今“物业城市”服务已覆盖了乌鲁木齐市500多个老旧小区。

“整合归一”释放管理动能

1月10日,在阿勒泰路人行道上,明喆集团“物业城市”项目保洁员买尔牙木·艾买提弓着腰将地上的烟头和纸屑扫到簸箕里。

“我们都有自己负责的区域,除了打扫街道的卫生,还会打扫一些小区的卫生。”买尔牙木·艾买提说,去年公司购买了很多机械设备,大家干活效率也提高了。

在这次沙依巴克区“物业城市”服务项目招投标中,明喆集团中标了4个街道办事处的“物业城市”服务项目,分别是骑马山街道办事处、西山街道办事处、环卫路街道办事处、雅山街道办事处。

明喆集团中部区域副总经理丁荣说,目前正在做进场准备工作,也就是每个街道之前管理的环卫保洁、道路清雪、市政设施维护、无人院落小区服务、垃圾清运都打包在一起,由公司统一管理服务。

“物业管家”变为“城市管家”后,将物业服务思维植入城市服务,不断拓宽公共服务、公共秩序维护的边界,原本公共区域的边边角角、空白地带,在“物业城市”的一体化服务中得到解决。

“社区、街道等相关责任人发现问题,通过手机上传照片,我们一般在30分钟便会整改完成。”红庙子街道“物业城市”服务项目主管宋庆燕说,街道办事处每月都会给“物业城市”服务项目进行打分,协同治理的模式不断在积累经验,所以公司也在细化完善物业服务标准。

从住宅物业、商业物业转向城市公共服务,在城市空间管理、城市资源运营、公共辅助服务等方面持续升级,明喆集团在这方面也做了许多尝试与创新。

“我们2023年开始对沙依巴克区4个街道实施‘物业城市’服务模式,再加上今年的4个,将达到8个,也是非常看好这方面的潜力和发展。”丁荣说,目前公司已经有了自己的环卫基地,各种机械车辆136辆,保洁人员达到628人,通过深入推进“人机结合”作业模式,利用洗扫车、高压冲洗车等多机种深度配合,提高道路清扫保洁质量和作业效率。同时建成了物业服务项目信息化平台,初步实现了人、事、物“一网统管”,让城市空间运营服务更加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

“物业城市”服务模式有何优势?

西山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杨丰说,基层是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而往往基层事务也是最繁杂的,基层管理的力量有限,打开企业参与社会治理领域这扇大门,能够加快城市服务优化升级,降本增效的同时,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例如西山有5条主干道,光长度就有19公里,不管是环卫保洁还是冰雪清运任务都比较重。”杨丰说,这次街道引进“物业城市”服务,也是希望能达到降低政府人力资源投入、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强化城市管理质量、精准化专业化治理城市的理想效果。

托底无物业管理老旧小区

房龄老、规模小、设施差、住户少、生活环境差……乌鲁木齐老旧小区因管理成本高、收益低,常常令物业公司避之不及。根据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物业监督管理中心统计,乌鲁木齐2000年以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有883个。

老旧小区如何管理不仅成为小区居民的一桩“心事”,也是现代化城市及社区治理的一大“心病”。物业公司如何融入老旧小区?如何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在城市更新后期推动多方共同治理,破解基层政府(街道、社区)、物业企业、业主委员会和业主间的协同困境呢?

“物业城市”服务的创新模式,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社会广泛参与的新型城市治理生态圈。

在开展“物业城市”服务的同时,乌鲁木齐还针对分散的独栋居民楼、单体楼和规模较小的集中连片无物业小区,结合老旧小区改造,采取“拆墙并院”“连片打包”方式扩大物业服务区域。目前已先后实施了八方社区、春风巷、棉花南街、县政府家属院等一批老旧小区院落整合改造工程,为提供专业化物业服务创造了有利条件。

乌鲁木齐县政府家属院这个20多年的老小区,路面干净整洁,机动车、自行车在规划好的区域有序停放。居民刘桂花说:“物业来了后,楼道打扫得很干净。家里遇到啥难题了,给物业打个电话,或者在居民群里说一下,很快就有回应,心里一下就感觉有依靠了。”

棉南佳苑小区居民吴英说:“以前都是独立小院,整合改造后,活动空间也大了,停车位也变多了。”

截至2024年底沙依巴克区“物业城市”服务项目已为173个老旧小区提供物业服务,其中新疆中海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负责38个,明喆集团负责135个。

“辖区老旧小区比较多,有106个老旧小区由属地社区代管,2023年将其和市政项目打包由明喆集团统一进行管理。从实施的效果来看,还是不错的,居民投诉量也大幅下降。”和田街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方立鹏说,专业的物业企业进驻后,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可以投入更多的精力为辖区居民服务,不断拓宽各类群体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建立社区、业主委员会、物业企业三方联动服务机制,更好地服务于居民,目前106个老旧小区中符合条件的均已成立业主委员会。通过创新管理模式,目前基层治理不再是单方努力的“独角戏”,而是社区、物业、业委会和广大业主群策群力的“合唱团”。

丁荣说,今年公司将结合乌鲁木齐城市更新等工作,配合街道和社区将传统物业服务、民生服务、社区商业等相结合,盘活闲置资源、拓展服务空间来开展运营,不断延伸“物业服务+生活服务”模式,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数字赋能”深化多元共治

1月11日,乌鲁木齐博万智慧城市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城市管家”李勇峰和他的“智能伙伴”对道路进行巡查。

李勇峰驾驶的AI智能城市巡逻车每天会对南湖南路街道、南湖北路街道、新民路街道进行全域巡查。这辆AI智能巡逻车支持11种AI算法,比如可随时对市政道路漂浮物、垃圾桶满溢等行为识别抓拍。相关数据会自动上传至智慧运营指挥中心大屏生成实时工单,智慧运营指挥中心根据大屏显示的电子工牌运行轨迹查询,快速派单给距离最近的作业人员进行处理。

该巡逻车识别问题的准确率达到了98%以上,平均处理问题的时间较以往传统方式缩短了50%,大大提高了效率。

智慧运营指挥中心这一“屏”所“观”到的,有136个老旧小区、256条道路、583个垃圾点位、18座公共卫生间、2个垃圾中转站。在业务前端,管辖范围内的398个果皮箱、105辆车以及公厕、垃圾中转站都安装了不同品类的物联网设备。这相当于“城市的眼”,通过这些设备连接各类城市部件,可实现实时跟踪、可视化呈现。以果皮箱为例,顶部安装的物联网设备可以实时监测果皮箱内垃圾的数量,一旦垃圾超过设定值,就会触发警报,并发送位置信息给平台。后端的智慧运营指挥中心可实现即时派发工单、远程集中控制,并进行进度跟踪。

“看得见”“听得着”“找得到”,智慧运营指挥中心让基层治理更聪明,形成“线上+线下”运营闭环。该公司总经理韩黎介绍,“看得见”,指挥调度一张图,实时掌控队员、车辆、重点路段等全部资源;“听得着”,灵活群组对讲,可及时、高效传达指令;“找得到”,实时调取事件、部件、队员位置、视频回传等信息,实现全局资源掌控。

在明喆集团的智慧信息平台上,628名保洁人员的行动轨迹都能看到,可以在最合适的时间,找到最合适的人去处理问题,为居民提供精准的高质量服务。

“物业城市”服务项目,对于物业公司来说可以挖掘多元服务等可持续性的商业模式。对政府而言,有效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物业监督管理中心副主任崔鲁刚说,“物业城市”打破了小区间、小区和街区的界限,以智慧、快速、专业手段,对居民小区、城市道路、绿化、市政设施等进行综合化服务。通过“大物业”牵手“小物业”的模式,解决部分老旧小区长期“无人管”或“管不好”的现状。部分“物业城市”企业还通过开办社区食堂,开展社区养老、家政服务等多种经营方式,拓展服务领域,解决企业经济效益和长期发展问题。在不断摸索中,“物业城市”服务内容体系日益综合化,今年该中心将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完善物业管理服务标准,吸引更多市场主体参与城市治理,逐步扩大“物业城市”的服务覆盖面,推动“物业城市”业务从初期的探索阶段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