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信心 起好步 开新局】优化营商环境,乌鲁木齐这样厚植新优势
来源 | 新疆网原创 | 发布时间 | 2023-02-22 15:02 | 阅读 |
---|
群众在经开区(头屯河区)税务局办税服务区办理业务。 (全媒体记者陈岩摄)
企业代表在市市场监管局驻市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办理业务。(全媒体记者王璇摄)
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王媛媛)留住青山,赢得未来。良好的营商环境是竞争力、吸引力,更是创造力、驱动力。
改革快进的背后是思想的转变。
不管是企业开办时所展现的“乌鲁木齐速度”,或者是为企业精准服务的“乌鲁木齐温度”,还是干货满满的87项措施、“强信心、稳增长、稳就业、促发展”系列政策包落地见效的“乌鲁木齐力度”,乌鲁木齐持续创新优化营商环境,为创新创业降门槛,为市场主体添活力,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乌鲁木齐速度
市场主体的澎湃活力,是经济发展的无穷动力。营商环境优,则市场主体生得出、长得大、活得好。
从“进百家门,办百件事”到“进一家门,办百件事”;从“多头办理”到“一窗办理”;从“线下办理”到“一网通办”;从“一堆事”变为“一件事”;从“重复提交”变为“一次提交”、从“串联办理”变为“并联办理”,从“信息孤岛”变为“互联互通”……目前,乌鲁木齐聚焦办事环节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发展“互联网+政务服务”,从体制机制创新上着眼,从软硬环境建设上用力,着力在服务质效上做“加法”、流程再造上做“减法”、发展环境上做“乘法”、作风转变上做“除法”。
几分钟,新疆常客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何苗帮客户在网上上传了办理营业执照的所有材料。足不出户,新疆一家国际货代公司的负责人秘立新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打印出一份《海关进出口收发货人备案回执》。
一天的时间,新疆瑞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前期部经理李清峰拿到了项目的工程施工许可证。
这些都是乌鲁木齐优化营商环境诸多事例中的一个个缩影。
市场准入,是投资创业第一道门槛,降低这一门槛,唯有改革。对企业来说,“证”和“照”是进入市场开展经营活动的两把“金钥匙”。如何让市场主体准入更便捷,乌鲁木齐以扎实推进“证照分离”改革为基础,持续推动解决企业“准入不准营”难题,推动形成审批更简、监管更强、服务更优的行业准营环境,让企业既能进得了市场的“大门”,也能入得了行业的“小门”。
乌鲁木齐聚焦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和减证便民等持续发力,协同完善“企业开办一窗通”平台设置和业务流程升级,做到全流程线上办理,实现2个工作日内完成企业开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
手续多、来回跑、耗时长,是不少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存在的“堵点”。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企业需求,乌鲁木齐整合15个部门、55项业务的分散窗口,设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综合服务窗口,完善“前台受理、后台审核”机制,基本实现全流程线上办理。全类型工程全流程审批时限压缩至30-60个工作日以内,为项目早日开工建设争取了时间。
数据跑起来,通关快起来!持续优化通关环境,大力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服务,推动“单一窗口”出口退税全业务、全流程覆盖,将税务部门正常出口退税审核办理平均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
乌鲁木齐温度
小窗口,大民生。一座城市的温度,蕴藏在每一个服务细节中。
在市政务服务大厅,“办不成事”“新生儿出生一件事”“跨地市通办”、综合窗口等专窗的设立,不仅回应了办事企业和群众的关切,提高了办事的体验感和获得感,也让政务服务有“速度”,更有“温度”。
在水磨沟区政务服务大厅“新生儿出生一件事”专窗,居民赵文君办理了《出生医学证明》首次签发、预防接种证、新生儿落户、医保参保缴费、社会保障卡办理等业务,“很方便,以前要辗转多个部门,现在网上提交资料就可以了。”
“一件事一次办”工作量庞大、涉及部门多、办理频率高、细碎且复杂。乌鲁木齐以此为切入点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真正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正是跨部门、跨层级、跨平台的一体化政务服务新模式的体现,更折射出政府职能、服务方式、机关效能的整体性变革。
“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设立的初衷就是专解群众“急难愁盼”,为群众办成事,以破解“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这一“放管服”改革的“痛点”和“难点”。
对这一做法,居民赵宝亮双手赞成,他说:“前两天,我到这里办业务,发现一楼还有个‘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挺好的,也可以听听我们老百姓的诉求,他们能更好地改进。”
服务向前一小步,便民惠民就迈出一大步。相关部门通过倾听群众心声和建议,可以很好地反躬自省、查缺补漏、监督落实、完善办事流程、优化办事机制,从而及时改进、打牢“补丁”。
大道至简,改革就是要牢牢把握一个“简”字,把各种不必要的证明减下来,把各种不必要的审批程序减下来,把各种不必要的条条框框减下来,政简易行、政繁难办,政简易管、政繁易腐,政简便民、政繁扰民。
推行柔性执法和包容审慎监管,持续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可以更大程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目前逐步建立以信用为基础、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衔接事前、事中、事后环节的新型监管机制,探索“触发式监管”等监管模式,积极推行“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双随机”融合监管,建立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实施信用修复制度,不断助力“放”得更宽、“管”得更准、“服”得更优。
金融机构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绘制精准信用画像,凭借企业信用资质,去年,新疆赛昂新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拿到了中国建设银行新疆分行300万元的低息贷款;“不见面开标”和远程异地评标系统,让中建三局新疆分公司去年节省成本20余万元;优化“全域诉服”窗口,实现“一站、一网、一号通办”……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有力激发了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乌鲁木齐力度
优流程,畅通市场准入,市场主体“长得快”;优环境,推动降本减负,市场主体“活得好”;优服务,积极纾困解难,市场主体“走得稳”……
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大量市场主体去开拓、创新,挖掘与发现新的市场机会,直面市场风险。不管是涵盖了市场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的87项举措,还是新年伊始乌鲁木齐发布“强信心、稳增长、稳就业、促发展”系列政策包,一系列保障措施都是为了让市场主体可以大胆探索、公平竞争、充满活力,推动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微型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枝繁叶茂”,形成量质齐升的良好发展格局。
这些惠企纾困措施抓住重点、环环相扣,针对市场主体的需求和诉求,靶向攻坚、精准发力,破除各种各样的“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助力更多市场主体不但“渡过难关稳起来”,而且“充满活力向前走”。
成效是有目共睹的。
深化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着力提升“一网通办”政务服务能力,加大“全网通”“多报合一”改革力度,扎实开展“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减跑动”四减工作,推广掌上办、网上办,实行审批容缺受理,压缩企业开办和注销办结时限,累计梳理出行政许可事项294项、公共服务事项清单285项。
推动电子证照、电子印章标准化应用,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互认共享,129个市、区级部门开展149种电子证照制证工作,产生电子证照7.2万个,其中加盖电子印章的为6.14万个,完成市卫健委等6部门10个自建业务系统的应用对接和数据共享。
乌鲁木齐市在全疆率先推行“疆内通办”试点,同时积极推进“跨省通办”,推动更多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2022年全年办件量分别达到39.5万件、15.5万件。同时深入开展“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减跑动”工作,实现办理时限在法定时限基础上缩减70%以上,事项材料较2021年精简30%以上,让更多居民享受到政务服务改革带来的快捷便利。
在央视《2021城市营商环境创新报告》中,乌鲁木齐在“证照改革”“智慧监管”“信用风险分类”“单一窗口”方面都荣获代表城市。
“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如及时雨,如阳光雨露,提振了企业“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发展信心。正如水磨沟区摩界文创旅游园区招商部经理张洁所说,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增强了他们的信心,今年他们将持续创新夜间经济发展理念,通过增设露营基地、创建机车俱乐部、植入大型海鲜餐饮品牌的方式,加快完善“夜游、夜娱、夜购、夜食、夜宿”功能。
在一座城市中,街头小店是市民们的“人间烟火”,一个个紧挨着的门店、档口,支撑起一户户家庭的生计,也是观察市场活力的一扇窗口。
这两天,八道湾春和怡苑小区公租房住户许艳娜早早来到许家砂锅饭馆,“这两天人比较多,早早就来忙了。”
许艳娜来自河南,近年来乌鲁木齐市不断完善住房保障政策,也圆了许艳娜的安居梦,“赶上好政策了,住上了保障房,又开了饭馆,去年公租房减免了5个月租金,饭馆租金也减免了7个月。撸起袖子加油干,日子越过越红火。”
营商环境优化始终在路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是一座开放、充满活力的城市,越来越多的创业者直观地感受到乌鲁木齐的“诚意”,充分享受到了乌鲁木齐的“关怀”,将在这座城市开始新的创业故事,让梦想扎根、拔节、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