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沃野共绘振兴画卷
来源 |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 发布时间 | 2023-02-06 21:02 | 阅读 |
---|
千里沃野共绘振兴画卷
——新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述评
【强信心 起好步 开新局】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刘毅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
新疆是农业大区,具备发展现代农业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条件,同时,新疆农村人口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改善提升农民生活水平离不开“三农”工作的有力支持。做好“三农”工作对我区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意义重大。
近年来,我区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持续推动农业强区建设,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农村各项社会事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广袤乡村一片欣欣向荣,千里沃野孕育振兴梦想,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发展格局已渐次清晰。
农业强 生产能力大提升
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是“三农”工作的重要使命,没有强大的农业生产体系,农业强区就无从谈起。
行走在天山南北广袤农村,一块块巨大平整的条田气势恢宏铺展四方,高效智能的农机装备频频上演“几何美学”,围绕农田的路、渠、林、电等各项配套设施,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产系统,有力支撑起农业的一次次变革。
这种变革,就是农业生产方式和生产水平的不断跃升。“去年种的250亩小麦平均单产超过550公斤,比上一年提高约100公斤。”库车市齐满镇胜利村村民如子·夏米西说,过去靠天吃饭,如今依靠科技。他在小麦生产中使用了水肥一体化等先进技术,实现小麦产量和品质双提升,增产又增收。
每一户农民的增产增收汇聚起来就是农业生产力的巨大提升。近年来,全区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和布局,全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障有力,2022年,交出了一份写满丰收的成绩单。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469亿元,比上年增长5.8%;
——粮食总产1813.5万吨,比上年增长4.5%,实现连续7年增产;
——棉花实现总产539.06万吨,比上年增长5.1%,产量占全国比重首次超过九成;
——蔬菜产量1778.47万吨,比上年增长9.8%;
——林果产量1300万吨,增长8.7%;
——猪牛羊禽肉产量190.94万吨,比上年增长4.3%,生牛奶产量222.58万吨,增长5.2%。
丰收是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印证。这些年,我区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农机农艺配套技术等措施,积极推广自动化、智能化农机装备,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的生产方式快速普及,有力支撑起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
2022年,我区已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3600余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0%以上,实施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面积3500余万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48.59%,全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75%以上,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5.5%以上,小麦、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分别达98.9%、89.7%,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初具规模,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持续提升。
农村美 有里有面更宜居
房屋整齐划一,农家院落干净整洁,房前屋后绿树掩映,宽敞平坦的道路蜿蜒曲折……这样的景象在新疆农村已非常普遍。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近年来,我区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补齐全区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
阿图什市上阿图什镇乌恰村的变化称得上是一个典型。去年,乌恰村新修建的石榴广场成了村民休闲纳凉的好去处。这里有村民就地取材用树枝编织的“石榴藤条”景观;有象征着56个民族的民族团结林;有整齐的绿化景观带,让原本用来丢弃垃圾的空地成了一座精美的小花园。乌恰村还利用空地和废旧的涝坝,修建了3个不同主题的小广场,布置了凉亭、拱门、石刻、石路等景观,美化村容村貌的同时,营造了乡村独有的文化气息。
“村里的环境发生了很大改观,处处是风景,让人心情愉悦。”村民阿比达·阿不力米提说,村里的臭水沟不见了,垃圾集中收集了,村民活动场所多了,村子越来越美了。
生活环境好了,日子就能过得更有精神。我区在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农民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环境保护意识,积极普及日常保洁、健康卫生等知识,将村庄清洁行动与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乡村产业发展、建设文明乡风等工作有机结合,促进村庄从外在美向内在美、持续美转变。
现在,主动维护好村里公共环境已是乌恰村村民的共识。“每周一是大扫除的日子,我们会集中清理村道巷道和各家房前屋后的杂物,让我们的村庄一直美下去。”阿比达说。
2022年,全区共开展1000个村庄绿化美化,新建农村卫生厕所6.1万座,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的行政村比例达90%以上。同时,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持续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共完成农村公路建设里程6442公里,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往户延伸,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和集中供水率分别达97.9%和99%。基础设施短板的补齐进一步缩小了城乡差距,一个个有里有面绽新颜的村庄正成为“留得住绿水青山、记得住乡愁”的幸福家园。
农民富 产业支撑后劲足
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依托。
去年秋季,新和县迎来火红的丰收。当地种植的千余亩色素辣椒陆续成熟,随处可见丰收的忙碌景象。
新和县禾欣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于龙说,色素辣椒产业带动了当地村民就近务工,不少村民在合作社从事辣椒种植、管护、采收工作,拓宽了增收渠道。目前,合作社已与多家辣椒经销商进行洽谈,签订了协议,解决了销售的后顾之忧。
近年来,新和县立足资源优势,引导有意愿、有条件的农户种植色素辣椒发展特色产业。通过发展辣椒产业,村民们不仅可以得到土地流转的费用,还可以在基地务工增收,现在,色素辣椒种植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新渠道。
于田县希吾勒乡积极发展多胎羊养殖产业,通过构建“总场+分场+合作社+脱贫户”的四级肉羊扩繁体系,直接带动8000余人实现托养分红增收,间接帮带全县188个村集体2700余户农民增收。
产业构建得越完善,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空间就越大。近年来,全区围绕粮油、棉花和纺织服装、绿色有机果蔬、优质畜产品等产业集群实施重点产业链建设行动,引导各地因地制宜确定农业全产业链重点链,以农业重点链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格局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以此为基础,我区先后成功申报并创建薄皮核桃、库尔勒香梨、葡萄、伊犁马、棉花、褐牛6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推动主导产业由县域的“块状经济”向全区“带状经济”转变。
为了让农民更加充分地分享产业发展红利,我区还积极培育壮大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牵头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广大农户分工协作,组建生产专业分工、收益共同分享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以全产业链建设为载体,聚合上中下游完整环节,聚拢全链各类经营主体,进一步增强产业发展活力,使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实现有机衔接。
2022年,全区国家、自治区、地州、县市四级龙头企业达1400家,6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产值均突破百亿元,一批集约化程度高、产业配套日渐完善的特色产业集群在天山南北茁壮成长,为农业产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