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乡村看小康】产销搭“快车” 丰收好“钱”景 ——乌鲁木齐涉农区县不误农时抓紧采收,拓展销售渠道确保农户增收
来源 | 新疆网原创 | 发布时间 | 2022-09-07 17:09 | 阅读 |
---|
9月5日,在米东区三道坝镇十二户西村的黑平菇种植大棚,种植户正在采摘蘑菇。(全媒体记者宋建华 通讯员黄金袁摄)
在永丰镇永丰村,村民将土豆装车准备运往市场。(全媒体记者郭军鸽 通讯员刘玺摄)
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郭军鸽 王磊 宋建华 贾梦妍 牟敏)初秋时节,乌鲁木齐市涉农区县迎来丰收期。在精准高效、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涉农区县不误农时抓生产,深入田间地头助农采收,想方设法拓宽销售渠道,全力保障农业生产和秋收工作,让农产品源源不断供应市场,让农牧民再迎一个丰收年。
采收及时效率高
9月6日下午,在高新区(新市区)青格达湖乡新联村,志愿者正在帮村民采收茄子、木耳菜等。
目前,青格达湖乡种植的40多种、1.9万亩蔬菜迎丰收。乡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党员等组成志愿服务队,帮助村民采收各类蔬菜,保障蔬菜及时采收、销售。
村民马金明种了3亩地的荆芥、木耳菜等,由于现阶段雇不到劳动力,在采收上存在困难。
“乡政府、村委会干部都来帮忙采摘,不用担心今年的收成了。”马金明说,乡政府还帮忙联系了菜商,蔬菜采摘完就能被拉走,价格也满意。
新联村村委会副主任宋文涛说,了解部分农户缺少劳动力,村里立即成立志愿服务队帮助采摘,确保蔬菜成熟一茬、采收一茬。
青格达湖乡副乡长李柱说,目前每天都有约300吨的新鲜蔬菜上市,各村都有志愿服务队,帮助村民及时采摘。
在乌鲁木齐县永丰镇永丰村,村民有序分散开,熟练地将机械翻刨出来的土豆分拣、装袋、装车。
“今年种植了300多亩土豆,产量、销量都比往年好。”种植户李松说,这段时间,批发市场的车直接在地头拉运土豆,销路稳定。
作为乌鲁木齐市重要的蔬菜种植基地之一,今年,乌鲁木齐县农作物种植面积15.76万亩。其中,西兰花、西葫芦、四季豆、西红柿、菠菜、香葱、土豆、洋葱、白菜等蔬菜3.95万亩,预计产量可达15万余吨。
“各乡镇种植的蔬菜有20多个品种,眼下正值丰收期,平均每天上市蔬菜达700多吨。”乌鲁木齐县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局长胡成志说。
根据前期摸排,乌鲁木齐县积极联系九鼎、新联等大型蔬菜批发市场,畅通销售渠道,全力强化“菜篮子”产品的稳产保供,丰富市民餐桌,也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
“各乡镇还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组织力量,提高蔬菜日采摘量,实现产销对接不断档。目前,蔬菜生产销售平稳有序。”胡成志说。
多级联动卖得好
在米东区三道坝镇十二户西村,采摘下来的新鲜蘑菇在大棚门口就被装车,随后按照订单由蔬菜配送企业分装到蔬菜包,进到市民餐桌。
走进种植户顾凡家的蘑菇大棚,一排排蘑菇菌袋排列整齐,一簇簇肉乎乎的平菇长势正好,撑起了一把把小伞,村干部和志愿者正忙着采收。
“蘑菇每天产量大,成熟要及时采摘,不然就容易长老。”顾凡说,今年,家里种了4万个菌袋,每天产出100公斤左右的黑平菇,销路成了大问题。
了解情况后,米东区中医医院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迅速联系三道坝镇党委和政府。
三道坝镇党委书记高萍说,他们迅速与米东区商务局(粮食局)对接,帮助蘑菇畅通销路,实现蘑菇由三道坝镇政府统一联系订单,每日安排专人收购拉运,分装进蔬菜包后进行统一配送。
“蘑菇销路不愁了,还有志愿者来帮忙,彻底解决了我的难题。”顾凡说。
这段时间,水磨沟区石人子沟街道石人子沟村林家采摘园的蛇李果收到了不少订单。
原来,林雪峰的采摘园内种植10亩蛇李果,预计总产量10吨左右,以往由游客采摘且供不应求的蛇李果出现了滞销。
成熟的蛇李果挂满枝头,林雪峰却急得睡不着觉,只得向村里求助。村里迅速收集问题,并向水磨沟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区农业农村局等反映,共同协调解决。
水磨沟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工作人员唐凯说,他们联系6个街道累计销售2吨左右。
“这两天咨询的电话不断,每天都能卖出四五百公斤。”林雪峰说。
在达坂城区阿克苏乡阿克苏村,牧民努尔汗·朱曼和丈夫正在新修建的养殖棚圈里挤驼奶。这些驼奶经过严格的检验、保鲜处理后,将被运送到市区、阿克苏柯坪县等地。
“感谢政府,我们驼奶正常销售。”努尔汗·朱曼说。
阿克苏乡有骆驼养殖户50余户,其中823峰骆驼产奶,按照每日两次挤奶频率,全乡每天产出3吨左右驼奶。驼奶对保鲜要求高,为使牧民的驼奶能及时销售出村,该乡及时出台方案,细化销售流程,积极对接各驼奶加工企业,扩展销售渠道。
阿克苏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麦迪娜·热衣木白克说,他们主要从养殖和销售两方面着手,对于家里缺少饲草料的牧民,联系周围乡镇及时供给。同时,通过电话、微信朋友圈等,联系周边加工企业及收购大户,保障驼奶产得出、运得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