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突出特色党史学习教育在田间地头“活起来” ——乌鲁木齐市多举措抓实农牧民党员党史学习教育
来源 | 新疆网 | 发布时间 | 2021-10-13 15:10 | 阅读 |
---|
新疆网讯(记者史传芝 郭军鸽 宋建华 牟敏 唐红梅 王磊)党员在哪里,党史学习教育就跟进到哪里。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乌鲁木齐市针对农牧区地域面积广,农牧民党员居住相对分散等特点,多举措引导广大农牧民党员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更大力量。
打造多形式“课堂”,学深悟透有平台
乌鲁木齐市各区县立足农牧民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结合各地实际与农忙时令特点,利用多种资源打造“固定课堂”“板凳课堂”“指尖课堂”等,多种途径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在经开区(头屯河区)两河片区马家庄子村的文化广场,村“两委”和“访惠聚”工作队每周都会通过集中学习、村支书讲党课、老党员和草根宣讲员宣讲等形式,组织牧民党员学习党史。
高新区(新市区)青格达湖乡联合村村史馆是党员、村民的学习阵地。村党总支书记李凤贤经常向大家讲解老党员带领村民建设家乡的奋斗历程。“我们要深入挖掘老器具、老物件背后的故事,通过展品以小见大反映党的历史,让每一个走进村史馆的人都能深刻认识到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增强大家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的自觉性。”李凤贤说。
米东区农业农村局驻铁厂沟镇八家户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开设了党史学习教育“农民课堂”,邀请老党员讲村庄变化、讲身边模范和典型,工作队员还结合自己的专业为大家培训种养殖技术,现场解决难题,增加课堂的实用性。
水磨沟区石人子沟街道涝坝沟村是牧业村,112户牧民居住分散,最远的距离村委会有十公里,有些地方车辆直达不了。村“两委”成立马背上的宣讲队,十余人分组走进牧民家、养殖场、牧民定居点。涝坝沟村党总支副书记哈里·胡尔买提说,他们坚持层层带动,让每一名党员都学起来、动起来,打通党史学习教育“最后一公里”。
乌鲁木齐县搭建“板凳课堂”,组建马背宣讲队、老支书宣讲队等56支宣讲队,走进居民院落、毡房、田间地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甘沟乡白杨沟村的阿肯弹唱宣讲队以全新创作的弹唱曲目为载体,开展宣讲。“听得懂、接地气,这样的宣讲听得起劲儿,记得牢!”村民党员哈列力·阿衣塔哈文说。
达坂城区组建“达坂城区好声音宣讲团”微信群,将“达坂城好声音”“明史小达人”等12支宣讲队伍组织起来,引导宣讲员从线下走向“云端”,录制、传播微视频,让理论宣讲从“一时一地”拓展为“随时随地”,党员群众动动指尖就能学习。
注重知行合一,将学习成果落到实处
乌鲁木齐市各区县以“学史力行”为基本点,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力求使学习成果得以转化。
“多亏了村上党员干部,解决了我们用水问题。”石人子沟村四队村民潘家弟说,以前自来水管线老化,经常停水,村上改造了自来水管线,用水正常了。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石人子沟村围绕满足群众需求、立足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梳理“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为村民解决了巷道泥泞、老年日间照料、灌溉渠堵塞等19项问题。
米东区中医医院驻三道坝镇河南村工作队,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与助老服务结合,梳理出村中老年人就医不方便、保健知识不足的问题,发挥专业优势成立了助老服务队,开展长期医疗服务。
高新区(新市区)六十户乡星火村村民朱守良种植胡萝卜30年,2016年被评为市“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科普带头人。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高新区(新市区)组织科普带头人、致富带头人、合作社技术人员等走进田间地头,传播种植经验、增强农民科普意识。朱守良出现在地头的时间更多了。
水西沟镇东湾村结合发展实际,动员广大党员发挥所长,深入田间地头,普及推广特色果蔬花卉等种植技术,持续带动村民增收。根据前期征集的大棚花卉种植问题,这两天,村里的党员、致富带头人张希英逐一上门解决。“不仅解决了眼前的问题,还学到了不少花卉种植和管理方面的知识。”村民王明辉说。
马家庄子村“两委”和工作队通过走访了解居民需求,发现并解决居民遇到的问题。近期,村民院子的苹果红了,养的鸡长大了……大家都希望有一个平台能够销售这些农副产品,于是村里举办了一场农产品展销会。“村干部和志愿者不仅现场帮我卖东西,还帮我对接了客户,以后不愁了。”村民古力夏西·赛力克带来了自己制作的糕点,一上午就销售一空。